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19日讯(记者宋雅静)今天,《中国区县级国资平台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5)》正式发布。《报告》构建了区县级国资平台公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完成全国性综合评价,形成“中国区县级国资平台公司高质量发展500优”研究成果。
聚焦四大维度,覆盖多类区县级国资平台
该报告由重庆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发布,《报告》的研究对象涵盖国内除四大直辖市外各区县的国资平台公司,包括由区级、县级政府或其职能部门(如国资委、财政局等)设立、控制或管理的,带有投融资职能的地方国有企业,既包含综合性国资平台公司(如名称含控股、发展、城投、国投等),也涉及行业性国资平台公司(如名称含交投、产投等)。
评价指标体系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围绕经营发展能力、风险控制能力、资本运作能力、创新驱动能力四大维度构建,包含8个二级指标和22个三级指标,通过定量化评估全面反映区县级国资平台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为各地精准施策提供客观依据。
财务健康度突出,经营与资本运作优势显著
《报告》显示,“中国区县级国资平台公司高质量发展500优”企业总体表现优异,总指数均值达102.04,高于基准值100,在区域资源配置、资产保值增值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标杆引领作用。
从分项能力来看,“500优”企业的核心优势集中在经营发展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但在创新驱动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领域的优势尚不明显,成为未来提升的关键方向。
第一梯队优势全面,东部地区占比超六成
《报告》将“500优”企业划分为五个梯队,其中第一梯队(1—100优)在四大维度上均显著优于其他梯队,尤其在经营发展和资本运作方面优势突出。从区域分布看,第一梯队企业主要来自江苏、浙江、四川、广东、湖南等省份,东部地区占比达69%,中部地区占13%,东北地区占2%。
其他梯队各有特点:第二梯队(101—200优)规模扩张与资本优势显著,但风险控制承压;第三梯队(201—300优)在风险与创新平衡上表现最佳,但经营发展能力存在短板;第四梯队(301—400优)全局能力较弱,需着眼局部优化;第五梯队(401—500优)各方面能力均有提升空间,但经营发展与资本运作仍略优于总体平均水平。
推动从“融资依赖”向“价值创造”转型
研究机构指出,区县级国资平台公司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主体,正加速从“融资依赖型”向“价值创造型”转型。为深化改革、激活内生动力,《报告》提出五大方向:
推进战略重组与专业整合,打造协同化运营体系;
深化企业体制与机制创新,保障市场化经营支撑;
激发融资创新与现金活力,培育灵活化资金结构;
促进智管赋能与算法增效,健全数字化工作机制;
围绕区位资源与优势产业,构建循环化价值生态。
此次《报告》的发布,为区县级国资平台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评价标准与发展路径,助力其在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中发挥更大作用。
盛达优配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