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记者陈玉静杨萨】科技赋能,质创未来。8月18日,河南第二届省管企业科技创新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会在郑州举行。大会旨在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强化省管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汇聚协同创新力量,为全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注入新动能。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政府国资委党委书记李涛出席会议并讲话。河南省政府国资委党委副书记、主任吴祖明出席会议并致辞。
省委金融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政府国资委、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省科学院、省科协、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和各省管企业约130人参加会议。
大会由河南省政府国资委主办,中原豫资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承办。
今年上半年河南研发投入增长33.7%,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来,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领跑、新业倍增、数智赋能三大行动,出台一系列首创性、突破性政策,抓创新力度空前、成效空前。去年省管企业研发投入增长34.4%,投入强度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增长33.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7个百分点,新业投资82.2亿元,同比增长58.8%。
会议强调,要让创新第一动力成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实践。一是抓有形建设,实现“我能创新”。就是把财、物、平台等硬件建好,这是创新的基础、能力的保障。重点抓五个方面。抓规划,将科技创新列为企业“十五五”规划重要内容,从企业战略层面明确创新定位、打牢创新根基。抓投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费用准备金制度,省管企业整体要确保年底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科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低于6%。抓平台,积极承担国家和我省重大科技项目、科技专项和攻关任务,参与国家和我省实验室建设,高质量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抓体系,积极融入国家和我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验证平台。抓场景,积极打造和开放战略性高价值应用场景,推进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以及人工智能等应用在国企率先落地。二是抓无形建设,实现“我要创新”。就是把人的创新动力全面激发出来,这种看不见的力量正是创新的最强动力。要让创新者敢为,建立技术路线选择、考核激励和宽容失败机制,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构建高层级容错机制,营造“创新没有错误,研发不谈失败”的氛围。要让创新者愿为,建立新型研发组织模式,让科研人员既有话语权、又有获得感。
会议要求,要全面构建国有企业创新高效能治理新格局。一要坚持党对科技创新事业的全面领导。省管企业党委要切实扛牢主体责任,把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围绕国之所需、产业所驱、企业所能抓好科技创新。二要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创新协同。推动建立省级层面国资监管机构与纪检、组织、审计、发改、教育、科技、工信、财政、交通、水利等部门的战略协同工作机制,共同为省管企业科技创新产业(300832)创新增势赋能。
签约、上线、启动,
河南省管企业合力强化创新驱动
省管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正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大会现场,13家省管企业及子企业与行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围绕13个项目签订合作协议,涉及农业、高端制造业、智慧文旅等领域,这标志着一批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合作正式启动。
作为大会的关键环节,河南国资科教产融创新平台正式上线。据介绍,平台在河南省政府国资委指导下,由河南资本集团联合豫资控股集团共同打造,平台旨在凝聚协同创新力量,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平台汇聚省管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多种创新要素,构建六位一体全链条生态,提供研发至产业化全周期服务,深度赋能我省“7+28+N”链群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河南省管企业相互协同能力,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河南省政府国资委党委副书记、主任吴祖明,河南交投集团董事长付磊,河南文旅投集团总经理李大伟,豫地科技集团董事长余纪云,河南农投集团董事长李晓寰,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邱士可,郑州大学副校长刘春太,河南大学副校长薛波、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郭战伟共同启动省管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会上一批省管企业取得的高价值、高成长性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发布,展现了河南国资国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其中,河南省省管企业科技创新成果26个、河南省省管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优秀项目5个、河南省省管企业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33个。
作为本次大会的特邀嘉宾,中国电建(601669)集团首席信息官吴张建围绕“智能建造关键技术与应用实践”进行专题分享,介绍了水能城数智化技术应用的时代趋势、中国电建数智化技术的思考与探索以及中国电建数智化技术应用的实践与案例。
他指出,数智化转型的总目标就是要建高度集中的数智化平台,做全面体系化的行业应用,构建工程建设全过程、全专业、全能力提升的新模式,要利用数智化技术,不断提升工程实现过程的现代化水平,重新界定原有设计、施工、监理与业主之间的生产关系,重新界定工程投入有关要素的责任贡献,更加有力地确保安全、更加精准地保障质量、更加优化地控制进度、更加明显节约成本,不断提升工程交付产品的质量、能力、水平,在实现一个高质量的工程建设的同时,交付一个高质量的数字电厂产品和一体化、全方位的数智化软件平台。吴张建认为,展望未来,全面数智化转型就是用软件定义工程,数据驱动决策,模型重构业态。
责编:王时丹|审校:李金雨|审核:李震|监审:古筝
盛达优配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